【Linux】第一个小程序--进度条
这���博客要综合利用以前的知识,来实现一个进度条程序~
目录
换行&回车
缓冲区
实现简单的倒计时
实现进度条
version1
version2
在开始写这个小程序之前,我们先学习一些预备知识:
换行&回车
缓冲区
在我们运行这个程序时,并没有直接打印出“hello bit,hello world...”,而是当程序运行结束后才显示出来,但是这并不代表这句打印没有执行,而是没有显示出来而已。
那么,在我sleep期间,字符串在哪里?
答案就是被保存在叫做缓冲区的地方,就是一块内存空间,当程序结束时,一般会自动刷新缓冲区到字符设备(显示器),另外,如果程序遇到‘\n’的时候,也会刷新缓冲区。如果想要强制刷新,可以使用fflush命令。
那么,为什么要有缓冲区呢,为什么按行刷新?为了提高效率,方便人类阅读,人类读信息都是按行读的,是一种尊重用户的表现。
实现简单的倒计时
在实现倒计时中,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是依次显示数字,并且下一个覆盖前一个数字,创建test.c文件:
1 #include 2 #include 3 4 int main() 5 { 6 int cnt=10; 7 while(cnt >=0) 8 { 9 printf("倒计时:%2d\r",cnt); 10 fflush(stdout); 11 cnt--; 12 sleep(1); 13 } 14 printf("\n"); 15 16 return 0 ; 17 }
我们实现的效果是10,9,...1,0的倒计时效果,其中,
printf("倒计时:%2d\r",cnt);
这句代码中\r是回车,在一次打印完成后,光标回到最前面,继续打印下一个值,覆盖掉上一次的值,用%2d的格式打印的原因是,每次打印两个字符,以防某个字符一直在屏幕上显示。使用fflush(stdout)强制刷新到显示器上。
此外,我们还写了makefile自动化构建工具:
mycode:test.c 2 gcc -o $@ $^ 3 .PHONY:clean 4 clean: 5 rm -f mycode
至此完成了简单的倒计时效果。
实现进度条
version1
在实现进度条中,我们要创建三个文件:Processbar.h,Processbar.c,Main.c,Main.c负责将Processbar.h中的方法进行调用,最终想达到的效果如下图:
在Processbar.h中,我们定义了Process函数声明;
#pragma once #include extern void Process();
在Processbar.c中实现了Process:
#include "Processbar.h" #include #include #define Length 101 #define Style '#' const char * label = "|/-\"; // version1 void Process() { char bar[Length]; memset(bar,'',sizeof(bar)); int cnt = 0; int len =strlen(label); while(cnt
The End